冬天是非常冷的季節,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冬季養生,冬季養生最主要的就是保護好雙腳,因為腳底受寒百病生。我們平時回到家之後可以先用熱水泡腳,因為熱水泡腳的好處還是非常多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做好腳部保養以及暖腳吧。


天氣真的是轉涼了,專家說,我們在這段時間裡面,一定要注意平時的日常保健工作,要做好保暖工作,一定要謹防「寒從腳下起」。

 

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抵禦寒冷的能力較差。一旦足部著了涼,容易導致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症狀。

 

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部,如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

 

「睡前燙燙腳,勝似吃補藥」。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燙一燙腳,既能禦寒又能有效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足部的營養供給,保持皮膚柔軟,消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勞。同時,熱水對大腦皮層也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利於促進睡眠。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在水裡面加入一些甘草、芫花之類的中草藥煎劑,還能夠起到防止凍瘡的作用,加入浮萍、麻黃煎劑能夠幫助消腫。


 

腳部受寒麻煩多

腳和五臟六腑中的腎關聯很大。腳受寒的話,容易影響人的腎氣、腎陽。很多女性不注重足部保暖,受到虛寒以後,很容易患上老寒腿。腎陽虧虛後,人的體質也會變弱,對病毒的抵抗功能降低,從而容易患上感冒等一些疾病。

 

若不注意腳部保暖也會影響內臟,引起胃痛、腰腿痛、女子行經腰痛、月經不調等症。腳與上呼吸道黏膜有著密切神經聯繫,腳一受寒就能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收縮,抗病力下降,引起感冒等症,甚至還會誘發肢體部位的動脈痙攣、關節炎和其他風濕性疾病。

 

控制好水溫和時間是關鍵

健康的人群平時如何養成了泡腳的習慣的話,這卻是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我們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才可以的。

 

溫度不宜過高

水溫太高,不僅對心腦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水溫以40℃~45℃為宜。可以先用手試試,糖尿病人保險起見,可以用溫度計做測量。

 

時間不要太長

每次泡腳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

 

因人而異放草藥

泡腳時根據自身特點適量放點中草藥能事半功倍,但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一般來說,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水泡腳,取15克左右的生薑煮沸晾涼後即可;桂皮泡腳則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膝關節不好的中老年人,建議在泡腳的同時熱敷膝蓋,可以祛風寒,緩解風濕骨痛。

 

適度按摩

泡腳後再稍加按摩對健康大有裨益。按壓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幾分鐘,可以更好地促進足底血液循環,改善睡眠,還可以護腎。患有高血壓的人,泡腳時可以按壓湧泉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以及行間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具有一定調節血壓的功效。

 

4類人泡腳需謹慎

但是,泡腳並非人人適合。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顱內存在腦血管動脈瘤,當血管突然遭受強烈的冷暖刺激,發生破裂,將會導致悲劇上演。因此,對於有基礎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泡腳時間較長、溫度過高等因素,可能增加心腦血管負擔。此類人泡腳時水溫不宜過熱, 一般在40℃~45℃為最佳;時間也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即可,否則將導致大腦和心臟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目眩等症狀。 此外,以下4類人泡腳時也需格外謹慎。


 

1.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2.靜脈曲張患者

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靜脈回流負擔, 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腳越泡越腫,所以千萬不要用熱水泡腳、泡腿,也不宜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

 

3.足癬等皮膚病患者

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症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於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開傷口,乾燥通風。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4.兒童

如果孩子的腳不是很涼,就沒必要泡腳。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冬季暖腳多補充5種營養素

 

維生素

 

嚴寒的氣候會使人體的氧化產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如果不能及時補充體內所需的維生素,就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各種維生素對身體抗寒保暖有著不同的作用,比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B2是平衡人體耗氧量的重要物質;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

 

冷天血液的新陳代謝減緩,低氣溫使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使得手腳,尤其是指尖、腳尖等部尾的血液循環不暢,末稍神經循環不好而造成手腳冰涼。

 

適當補充鐵元素,可以活血暖身。因此,怕冷的女性可適當多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

 

飲食中缺乏礦物質,特別是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從而導致足部的血液循環更差,加劇寒冷。

 

所以,冬季腳冷的女性不妨多吃點牛奶、豆製品、蝦皮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此外,胡蘿蔔、地瓜、蓮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經常食用也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人體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合成,碘卻必須依靠「外援」。

 

因此,冬季應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

 

蛋氨酸

低溫會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謝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謝都需要甲基,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來提供。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耐寒所必需的甲基。

 

蛋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之一,富含胺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葉類蔬菜等。



 

資訊來源:https://bit.ly/3oWZ3IJ

ACCSTORE- Nathome 可摺疊足浴盆升級版|家用按摩洗腳盆

https://www.accstoreonline.com/products/nathome-foldable-foot-b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