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欖球與搏擊等高撞擊運動,籃球受創傷的機率是相對較低的,可是大家絕不能忽視籃球所做成的勞損性傷害。我經常強調,創傷性受傷來得快也康復得快;勞損性傷害則慢慢累積,康復時間也相對地長。因此,最好的方法是保養好自己的關節,預防勞損性傷害。水中運動是其中一種保養關節的好方法。

 

 

介紹水中運動之前,先分析一下籃球員的常見傷患:

(一)    足踝扭傷(拗柴):

拗柴的成因大多是起跳後踏於對手的腳上或失平衡導致足踝外側韌帶扭傷。嚴重者,更會出現骨折情況。這一種傷患對於各波友可能屬於家常便飯,經常認為休息數天便會自動回覆。誠然,年輕的時候(三十歲之前)回覆能力比較強,後遺症並不明顯。最多的可能是訓練量較大的時候足踝前方經常會有「頂著」的感覺,更甚者「拗開有條路」,拗柴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根據個人觀察,踏入三十而立之年,以上提及的問題便會開始影響運動表現,甚至是日常生活。足踝關節經常有頂著或痠痛的感覺是因為關節周圍肌肉不夠強,所以做成關節不穩定,當作出起跳或急停等動作,關節便會有失控頂著的情況。至於慣性拗柴,是由於整體的平衡力因為曾經受傷而下降,做成更容易有一下次受傷。通常拗柴後足踝都會腫得像雞蛋一般,水中運動正好可以運用水壓消腫。以往我們受傷總會避免活動受傷關節,可是有文獻表示,對於足踝扭傷,其實越早進行復康運動,康復進度是可以大大增加的。於水中進行復康運動,更可以將不適/疼痛感覺降至最低。有慢性拗柴的朋友,不妨每星期抽一天時間進行水中運動,延長關節壽命。

(二)    跳躍膝(髕骨肌腱發炎):

我經常也與球員朋友講:「肌腱問題是運動員的惡耗,因為它不會令你完全運動不到,換上是骨折或挫傷、拉傷,你鐵定要休息,一切也有時間表。但筋腱受傷的朋友會經常『偷雞』復出,大大影響運動表現,甚至縮短運動的時間。如此傷患永遠也好不了。」事實上,即將退役的高比拜仁手下敗將無數,可是他最後仍然是敵不過自己的阿基裡斯腱。當然,跳躍膝涉及的髕骨肌腱甚少斷裂,可是我的診所中仍然有不少球員受困於這一種傷患。要適當地處理這一種傷患,強化大腿肌肉的「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已減輕髕骨肌腱壓力是必要的,可是一定要循序漸進。特別是復康前期,除了控制疼痛外,應該進行適量強化運動。於水中進行離心收縮訓練(例如跳躍),可以大大減少筋腱所受的壓力,令到康復的速度增加。於水中亦可以於低壓力的情況下強化臀部肌肉,減輕膝蓋負擔。

(三)    椎間盤突出:

有研究顯示,垂直起跳對於腰椎的壓力是體重的2-3倍,以一名體重90公斤的球員為例,每一次起跳,落地期間腰椎所受的壓力會是180-270公斤。籃球是一個經常要跳躍的運動,加上上籃的時間經常會有扭動腰椎的動作。壓力加上扭動腰椎是椎間盤突出的高危動作,所以籃球員腰椎受傷的機率是十分高的。椎間盤突出的徵狀迴異,輕者起跑或起跳的時候背部經常痠痛,彎腰時痛楚加劇。嚴重者會出現下肢麻痺乏力或肌肉萎縮。基本上若然椎間盤已突出,我們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將椎間盤迴復。我們可以做的是將腰腹深層肌肉強化,固定患處,預防椎間盤繼續突出,並且減少關節過份移動,剌激神經線。若然你有追看NBA的習慣,你一定會對於麥基迪(Tracy McGrady)或拿殊(Steve Nash)背痛得要休息時間臥左地上的畫面。由於軀幹是人體的中心點,手腳所有動作發動都要以軀幹為依歸,若然腰背出現問題,將會對運動表現有大大影響。同樣地,水能減少腰椎壓力,配合不同類形的腰腹強化運動,可以將腰部疼痛減至最少。事實上,有不少痛症病人都受惠於水中物理治療,令到活動能力增加不少。

籃球常見傷患多不勝數,一篇文章難以一一詳述。我抽選了這三個最常見的傷患,是因為常言道:「越平凡既野越難做得好」。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水中運動,針對以上情況。這些運動並不需要特別器材,閒時到泳池游泳,游三十分鐘鍛鍊心肺,再加上十五至三十分鐘針對性的水中復康運動,對於延長關節/運動生命有絕對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