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式攀登出色展示:Czechs Marek Holeček和Zdeněk Hák在迦舒布魯姆I峰開闢Satisfaction路線。圖片by Marek Holeček

近年來,喜馬拉雅山探險隊感到被迫向向公眾和潛在贊助商公正他們的目的。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採取一些流行的元素–慈善、氣候變化–來裝飾自己的項目,要麼是增加一些難度,或者是打破記錄,讓自己在每年5月20號左右在珠峰希拉里台階前排隊登頂人群中脫穎而出。

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一個詞已經成為一種提高探險隊聲望的魔力之聲:阿爾卑斯式攀登。

阿爾卑斯式攀登意味著更高的風險,更優雅和純粹。但很少提出的明顯問題是:究竟什麼是阿爾卑斯式攀登?答案絕非簡單。

冰鎬變獎褒獎的優秀阿式攀登。以上為2018年獲獎者Kenro Nakajima在喀喇崑崙山脈Sispare東北壁領攀新路線。圖片by Kazuya Hiraide

阿式風格

根據定義,這項技術包括高山攀登,就像在阿爾卑斯山區那樣。這意味著在大本營以上不適用輔助氧氣、固定路繩或背夫。對於優秀的登山者來說,在6000米以上都是可能的,但是隨著海拔的增加,難度和危險程度也會隨之增加。

一些登山者進一步嚴格了阿式攀登的要求,聲稱真正的登山員不應該使用別人固定的路繩,也不應該重複其他登山隊的路線。有時,條件還會更為苛刻。

追根溯源

有人說,海拔8000米的阿式攀登始於1975年梅森納爾(Messner)和哈貝勒(Habeler)攀登的迦舒布魯姆I峰。在此之前,傳統智慧認為“圍城戰術”是唯一的方法。

但對大山峰的輕量級探險實際上要古老得多。Mummery於1895年就嘗試了南迦帕爾巴特峰的Diamir山壁!20世紀30年代,Shipton和Tillman僅借助三名夏爾巴就登頂了Nanda Devi。在這兩種情況下,“阿式攀登”這個詞甚至還未出現!

經典影像:Christophe Profit1990年在一個兩人隊伍中嘗試洛子峰南壁。登山搭檔Pierre Béghin拍攝了這張照片

在Andy Fanshawe和Stephen Venables合力完成的里程碑式著作《喜馬拉雅高山風格》(himalaya Alpine Style)中列出了這種攀登的一系列定義和細微差別。對於 Venables來說,最理想的攀登方式是1982年Alex MacIntyre、Roger Baxter-Jones和Doug Scott對希夏邦馬峰西南壁的攀登。他們第一次沖頂就成功了,而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的探索或是部分攀爬,所有的裝備、食物和露營物資都扛在後背。他們花了三天時間到達山頂,一天後又回到了大本營。正如 MacIntyre所言,“山壁是雄心所在,阿式風格成為了痴迷。”

阿式攀登要求-檢查清單

在我們這個世紀,部分人放寬了標準,而另一些人卻進一步嚴格該標準。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阿式攀登大師Mick Fowler宣稱,登山是“以自給自足的方式進行的,要自己攜帶所有的食物、露營設備和登山裝備,所到之處,不留任何痕跡。”對他來說,這是唯一的登山方式。

Mick Fowler自行攜帶所有的露營裝備。圖片by Mick Fowler

Explorers Web諮詢了一些登山運動員,他們表示無論山峰有多高,達到阿式攀登都需要滿足以下標準:

人數不超過2、3人的小組

山壁上不留下螺栓或裝備

沒有臨時固定路線(即使在最困難的路段)

之前沒有在山壁上露營過或搬運和貯藏物資。你需要的一切,你都得扛在背上

沒有對該路線的適應性訓練。如果你想進行適應性訓練,那就去其它地方,這樣你對所選路線的絕對是首次體驗

以你自己的方式下撤,不使用任何其它來源的固定路繩、軌道、營地等

聽起來過於苛刻嗎?可能會更嚴格。一些美國登山者指出,最純粹的阿爾卑斯式風格是所謂的“夜裸風格”(night -naked style),這種風格要求你一氣呵成地爬完全程,所以做飯或睡覺都是不必要的,因為無論如何你也不會停下來過夜。你可以在口袋裡放幾塊糖、一些水、一條randonee路繩(30m, 7mm),儘量最少的攀登裝備,當然,不能攜帶任何的露營裝備。這種風格的一個顯著例子是1990年代Wojciech Kurtyka、Erhard Loretan和Jean Troillet的組成的探險隊,他們在卓奧友峰西南壁和希夏邦馬峰南壁開闢了新的路線。

然而,如果這成為常態,整個登山季就不會有什麼探險報導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都是壞消息。

在這場爭論中,根本的問題是,這些風格標準究竟應該是一種獎勵,還是唯一的出路。這究竟是是走向阿式攀登還是歸家?喜馬拉雅山應該成為少數追求純粹的超級英雄的私人遊樂場嗎?

理想與現實

Venables說,有時候,固定的路繩是有用的(就像對他和他的合著者Melungtse一樣),是不可避免的,或者僅僅是登頂的最佳方式。“阿爾卑斯式攀登與其說是一套規則,不如說是一種理想。”他承認道。

英國登山員Stephen Venables。圖片來源stephenvenables.org

最後一個問題可能不在於我們如何做事,而在於我們如何說自己在做。如果你聲稱是阿爾卑斯式風格,那麼準備好滿足阿式標準或面臨爭論和質疑。或者至少,確保你能用阿爾卑斯式風格清楚地解釋你所理解的東西,當然,這也會受到爭議。